關(guān)鍵詞 |
荊門大清光緒年制瓷器,民國仿大清光緒年制款,光緒年制銅碗,光緒乾隆年制 |
面向地區(qū) |
釉色
光緒時(shí)期的釉面色調(diào)白中略微泛青,相比明代的青白釉、清初的亮青釉和閃青釉更為顯白,部分釉面為純白色,就像白紙板的顏色一般,已經(jīng)非常接近現(xiàn)代瓷器釉色。
釉面
釉面欠瑩潤,不平整,俗稱"浪蕩釉"。與清代中期的"波浪底"、"皺紋釉面"相比,更加的起伏不均,釉面不平。這說明光緒時(shí)期的瓷器燒制工藝遠(yuǎn)劣于前朝。
光緒官窯款識以楷書為主,楷、篆并用。官窯瓷器的款識多采雙行六字楷書"大清光緒年制"款,雙行四字"光緒年制"楷款則比較少見。楷書款近似顏柳筆法,陡峭飄逸,棱角分明。篆書款少見,多為"大清光緒年制"三行六字。篆款筆畫圓潤,與道光篆書款相似。有堂名款的光緒瓷器也不少,如有落"大雅齋"、"濟(jì)世堂"、"滿福堂記"、"宜春堂"、"長春宮制"、"儲秀宮制"、"坤寧宮制"等的瓷器,其中以落"大雅齋"款的瓷器為精美。
清光緒 “體和殿制”款 黃地墨牡丹圖大缸
直徑:53 厘米
起拍價(jià):RMB 800000
落槌價(jià):1,400,000元
說明:缸體碩大,造型端正。外壁通體以黃釉為地,飾以通景墨彩牡丹圖,寓有富貴天香之意,所繪牡丹高枝大葉,花形飽滿,花朵相互襯映,搖曳生姿。所用墨彩繪畫,以瓷為紙,以工筆重彩技法表現(xiàn),水墨氤氳,濃淡參差,灰白對照,層次分明,為慈禧時(shí)期特有之宮廷瓷器繪畫風(fēng)格。缸口沿下內(nèi)收,礬紅彩橫款篆書「體和殿制」四巨字。體和殿,為慈禧太后進(jìn)膳之所在,光緒十三年(1887 年),慈禧太后于體和殿為光緒皇帝主持挑選妃子之儀式。光緒九年(1883 年),為慶祝翌年慈禧太后五十萬壽節(jié),而改紫禁城內(nèi)西六宮之一翊坤宮后殿為體和殿。同時(shí),為慶祝慈禧萬壽節(jié)而燒制「體和殿制」款瓷器,專為體和殿所用,其中有百只大魚缸,本拍品當(dāng)為其中之一。
————— 認(rèn)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—